聚焦校园“厕所革命”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题:聚焦校园“厕所革命”
新华社记者
厕所虽小,却是民生的大问题。新学期伊始,记者探访东中西部的一些中小学校园发现,“厕所革命”使学生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但也存在参差不一现象。
走进青海省西宁市虎台中学的厕所,干净光亮的大理石瓷砖墙面、简洁大方的木纹隔板、感应式水龙头、烟雾报警器一应俱全。
虎台中学厕所的变化缘于去年8月份学校启动的“厕所革命”,原有的老旧厕所被分批改造。虎台中学初三学生王一菲说,原来的厕所又脏又破,灯光灰暗,石灰墙面上都是污渍,地面总有污水,洗手池里垃圾很多。“大家宁可一天不喝水,憋着都不想在学校上厕所。”她说。
“小厕所反映大民生。”记者采访了解到,相对于教室、宿舍、食堂、体育馆等硬件设施,学校的厕所环境容易被忽视,却是事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民生问题。
伴随着“厕所革命”的步伐,武汉、西宁、广州等市教育部门把改造、改善学校厕所环境作为重点之一,投入资金进行翻新和改建,原本无人问津的校园厕所也一改脏乱差景象。
“我们学校卫生间配了洗手液、擦手纸、烘干机,冬天还有热水可以洗手。”湖北武汉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李承霖说,学校厕所设施齐全、整洁,同学们还养成了讲卫生讲节俭的好习惯。
作为全市最薄弱的公办学校,广州市荔湾区双桥学校的卫生间以前就是农村常见的厕所。现在双桥学校厕所的设计全部是由老师和学生自主进行,分典雅、活泼、时尚等不同风格,双桥学校负责人说,“学校的‘厕所革命’不单单是建一个先进的洗手间,自己设计,自己维护,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节约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但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还有一些学校的厕所让学生望而却步。
辽宁东北部某县的一所乡镇初中使用了多年的旱厕一直没有改造,蹲位间只有简单的矮隔板,墙壁和地面污渍斑斑。学校负责人说:“老师和学生晚上上厕所都要走近百米。冬天夜里上厕所,又冷又黑,也是老师最烦心的事。”
在一些学校,厕所虽经改造,但后续情况也不尽如人意。今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白洪小学刚把厕所改为水厕。但依旧卫生差、臭气重,没有相关的消毒设备。校长李生平说,农村没有污水管网,每年7万元的办公经费,如果再加上水厕运行产生的水费、人工费,就更捉襟见肘。
上个厕所要排长队是许多学生反映的共同问题。甘肃省兰州市三十五中学有1460名学生,只有在操场角落的一个学校公厕,每到课间休息,厕所前就排起了长队。而在武汉中心城区的一所初中,厕所只有10多个蹲位,根本不够用。
多位受访教育界人士表示,目前厕所问题比较突出的主要集中在一些农村乡镇和边远山区的中小学。
“学校厕所要确保卫生和配备必要的设施,还有洗手台‘高低位’等细节改良,进行‘节约用水’等宣传,也是一把衡量学校工作的‘尺子’。”上海市徐汇区建襄小学校长陈静表示,厕所问题看似小,但关系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更彰显着文明程度。
甘肃兰州市教育局发展规划科科长董永福说,思想认识不够,管理不到位,缺少建设、运行管理经费和人员投入,对学生缺少厕所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是一些学校厕所脏乱差的重要原因。他建议,教育部门和学校应结合学校师生的人数、性别比例等情况,分区域配置数量适宜的男女厕所。(执笔记者廖君,参与记者郑天虹、王莹、仇逸、白丽萍、王浡)